访谈背景
2019年以来,针对生猪产能严重下滑、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等严峻形势,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、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,逐步将生猪生产恢复到常年水平。但长期困扰生猪产业发展的产能大幅波动问题尚未根本破解,产能恢复后市场价格再度陷入低迷,部分生猪养殖场(户)亏损,一些地方政策出现反复,生猪稳产保供的基础仍不牢固。
为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,防止产能大幅波动,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,2021年8月6日,《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商务部 银保监会发布了《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
访谈人物
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合会会长 王玉海
访谈视频(190秒)
访谈内容
一、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合会从《意见》中读出了哪些信号?
1、《意见》坚定了产业人的信心。
《意见》发布后,在产业内产生了积极反响,我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,大家一致认为,《意见》明确产业发展目标,释放了多项政策信号,《意见》发布坚定了我们的信心,很有奔头。
高层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。不仅国务院六个部门专门下发《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》是历史上首次,更重要的是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,强调了稳定生猪市场问题,国务院常务会议具体研究了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措施,一方面说明生猪产业在国民经济、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;另一方面也说明生猪产业自身发展的不成熟、不平衡、不稳定和市场中表现的脆弱性;国家下决心建设成熟的生猪产业体系。
2、《意见》确定的新目标,将催生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
“用5—10年时间,生猪自给率保持在95%左右”,又要保证数量安全、质量安全、可持续安全,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。
3、《意见》对黑龙江省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
联合会的成立恰逢其时,《意见》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今年上半年,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,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生猪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组成的“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合会”。
其宗旨是搭建共谋产业发展的平台,当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,宣传产业政策,反映企业诉求,推动生猪产业规范、有序、健康发展。
《意见》为我们建立完善生物安全体系、服务体系、良繁体系、屠宰加工体系、质量管控体系、信息共享体系、物流配送体系;塑造龙江肉类品牌,拓展产销路径;建立有效调控机制,确保产业稳定和安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。我们将抓住机遇,埋头苦干,为做强做大龙江生猪产业做出贡献。
二、《意见》提出,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。这是一个新举措,联合会将如何“破题”?
“在我们国家,由于饮食习惯、养殖业发展状态等因素,猪肉仍是绝大部分居民最主要的肉食来源,因此它的价格非常重要,一旦过低,可能导致对经济指数的误判。
《意见》提出,“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300万头左右、最低保有量不少于4000万头,后续根据猪肉消费和母猪繁殖率等变化动态调整。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,当月度同比变化率超过5%时”,熨平周期性波动。
实现精准调控是一项敏感工程,其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掌握准确的价格行情信息,在我们国家,由于饮食习惯、养殖业发展状态等因素,猪肉仍是绝大部分居民最主要的肉食来源,因此它的价格非常重要,行情一旦把握不准,可能导致对经济指数的误判。
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合会为了贯彻落实六部委的《意见》,准确研判宏观产业发展态势,正在与省农业农村厅、发改委研究尽快推出布黑龙江省生猪价格指数,制定价格指数编制方案,落实价格信息采集点,出台保障性措施。争取今年下半年择机推出“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合会生猪价格指数”,为建立我省生猪产业调控机制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撑。三、在稳定生猪生产产业发展上,《意见》给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,联合会考虑做哪些工作?
《意见》提出加快推广土地经营权、养殖圈舍、大型养殖机械和生猪活体抵押贷款,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生猪养殖场(户)和屠宰加工企业,不得随意限贷、抽贷、断贷,深入推进生猪养殖保险,稳定能繁母猪、育肥猪保险保额,根据生产成本变动对保额进行动态调整,增强保险产品吸引力,实现养殖场(户)愿保尽保。
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并扩大生猪收入保险,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、降低经营风险。将对保障中小养殖户稳定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。
七月份,联合会与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分行、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签订了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,接下来,我们将做好三方面的工作:一是开展摸底调查,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困难和金融、保险需求;二是积极向金融、保险机构推介生猪产业情况,让金融、保险机构了解掌握行业的需求和潜力,提升支持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;三是具体研究落实《意见》提出的金融支持政策措施,做好金融、保险供需对接工作。
编辑 | 旭申
审核 | 刘文